智放营销

首页>动态新闻>行业观点>【营销策划】所有的创业,最后拼的都是体力
 
2018-04-27【营销策划】所有的创业,最后拼的都是体力
   

人的职场寿命长达 40 年,是一场超级马拉松,拼的不是开始时谁更快,拼的是持久的耐力,看谁能拼到最后。

因为不管是什么工作,到最后,拼的都是体力。

不管在什么行业、从事什么工作,如果不能持续的拼体力,很难成就一番事业。就连大佬也不例外。

下面这张图是王健林一天的行程单。

早上 4 点钟起床,一天被安排的满满当当,晚上 7 点多还要回办公室,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。

而且,王健林不是偶尔这样拼一天,而是几乎每天都是这样的高强度工作,持续了多久呢?30 年。

1、你以为那些拼脑力的工作,其实也都在拼体力

脑力劳动,拼到最后其实也都是在拼体力。

我一个月薪 30k+的 90 后朋友,是个百万级新媒体大号的主管。

我问她,做新媒体这行,是不是要很会写?

她说:对,要很会写。不过,很会写只是入行门槛,更重要的是很能拼,要能 365 天如一日的追热点、搞内容、做运营、看数据,你要年轻、耐操,否则你会发现,聪明的干不过能拼的。

入行第一年,工资只有 5k,但她每天工作 12 小时以上,总是最后一个离开公司。下班回家后继续听线上课程,周末约同行交流学习、优化社交圈子。

第二年她依然保持这样高强度的工作、学习,第三年时她就成为了新媒体部门的主管,回过头来看,另外几个同事其实学历比她高、能力也比她强,最后其实是她把别人都拼死了。

按她的话说就是「拼到最后,环顾四周,只剩自己了。」

再举个例子。

村上春树,天赋异禀,谁都不能否认。但村上的长篇、短篇等作品加起来足足有 40 多部,仅靠天赋就能做到么?

村上在决定写小说后,有时候钻进书房闭关就是一年,由于缺乏运动,身体吃不消,精力也很难长久保持在一个高昂的状态。

于是在 1982 年,33 岁的村上系紧鞋带,开始了每天 1 小时的长跑,一跑就是 30 多年。长跑不仅让他戒烟成功,还给了他三十年如一日的灵气和头脑,让他能保证每天凌晨 4 点起床,坚持写作五六个小时。

在村上的眼里,写作并不只靠那 1% 的天赋,还是一项「彻底的体力劳动」,靠的是 99% 的汗水。

2、没有牛逼的背景,只能靠后天的拼命

何猷君,95 后,不仅人长得帅,还参加《最强大脑》多次夺冠。但你要知道,他爸是赌王何鸿燊,他妈是梁安琪,你要知道他的家庭背景、成长背景和教育背景。

窦靖童,19 岁发行第一张专辑,年轻出道、代言大牌,但背后是王菲和窦唯的强大基因,娱乐圈资源以及你不知道的财力支撑。

严昊,85 后,太平洋建设董事局主席,2017 中国最具影响力的 50 位商界领袖。但你知道他怎么评价自己么?

他说:我的人生就是三个字,生得好。

他爸是全球华人第一狂人严介和,曾从教从政十年,官商领袖十年,私营老板十年,历任国有、外资、集体、民营、上市公司「掌门」,先后成就了上百家企业。

所以,有时候,不是你想不想拼命的问题,而是除了拼命,你还能拼什么?

韩寒在今年年初发文,「叛变」了当初退学的自己,令坊间看客一片哗然,他说:

「退学是一件很失败的事情,说明我在一项挑战里不能胜任,只能退出,这不值得学习。」

韩寒是个天才,中学时代便写出畅销千万册的《三重门》,成名后玩赛车,拿下 5 次中国汽车拉力赛全国总冠军,再转行做导演,票房飞起 10 亿 +。

韩寒一次次用令人瞠目结舌的成功,来证明自己是一个不落神话。他反驳「读书无用论」,看上去是在反省自己,其实是在点醒千千万万的普通人:

你们不是我这样的天才,没有随随便便退学的资本,就不要偷懒,要踏实努力。

韩寒同时替我们庆幸,庆幸这是一个阶级还没有固化的时代,普通人仍然可能通过奋斗前往更高的地方。

对于没有好的家庭背景、没有天才头脑的我们来说,永远不要觉得自己已经够拼了,因为持久的拼命工作是我们唯一的机会。

3、职场是场马拉松,拼体力拼的是持久力

毕业后加入一家公司,并不代表你职业生涯的制高/低点。它只代表你当下的能力,暂时匹配到这样的起点。

人的职场寿命长达 40 年,是一场超级马拉松,拼的不是开始时谁更快,拼的是持久的耐力,看谁能拼到最后。

文章开头的那位朋友,和同事都从月薪 5k 的起点出发, 最开始人人都攒着一股劲,熬夜追热点,彼此之间谁也不服气。

不出半年,开始有人叫苦叫累,比起追热点发稿子,宁愿多睡几小时懒觉,而她不仅修炼到笔若悬河,攒下来的资料库都够自己开好几个公众号了。

现在,她自己报名线上课程、提升业务水平的事被上级知道,不仅给她报销了课程费用,还升职为内容总监。而其他人,有的已经跳槽,有的还在原地。

她不是能力最好的,但只有她把入职头 3 个月的干劲延续了 3 年。

想要超过比你有背景、比你更聪明、更有经验的人,你只有比他更拼命、更持久的付出。

4、持续拼体力的背后,是你对成功极度渴望

最早的一批 90 后已经快 30 岁,最早的一批 80 后已经快 40 岁了。

奇怪的是,无论 90 后还是 80 后,「养生」都成了热点话题。所谓「养生」,不外乎「吃完雪糕喝热水、跑步机上啃鸡腿;熬夜眼霜加面膜,贴暖宝宝露大腿」。

很「佛系」,但很自欺欺人。

为什么很多人在职场上无法持续的拼命呢?

因为你对目标的达成不够敬畏,因为你对成功没有极度的渴望,因为你对一件事做成做不成太无所谓。

说到持续的拼命,我第一个能想到的是雷军。

雷军 23 岁大学毕业入职金山,每天工作 16 小时,一周七天不休息,从程序员一直做到 CEO,一份工作做了 16 年,从金山辞职时已经 38 岁。

为什么雷军能数十年如一日的拼命?

因为他对成功极度渴望。

2010 年的一天,雷军和好友梁宁见面,雷军说他前两天注册了个公司,打算创业了。梁宁问他做什么,雷军说:不告诉你。

梁宁很生气,说:你告诉我你要创业,又不告诉我做什么,你会聊天么?

雷军说:唉,如果做好了,你自然会知道。如果做砸了,唉...... 只是刚把公司注册完,就要开干了,心情激动,想说说。

那年,雷军悄悄成立公司,然后以第三方名义开发 MIUI 系统,甚至在招聘时都不说他是真正的老板。

创业一年后,雷军开了一个小型的媒体沟通会,宣布了两件事,第一个是 MIUI 是雷军做的,第二个是小米下个月推出手机。

雷军对着现场的十几个记者说了两次:我有点害怕失败。

这就是为什么雷军能小米创业 8 年后,依然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,这就是为什么他能数十年如一日的拼,因为他「有点害怕失败」,因为他对成功极度渴望。

如果你想在职业上、事业上取得成就,你就要明白,所有工作,到最后都是在拼体力,如果你不能持久的付出,你就很难获得超过常人的成就。

而持续付出的根本动力,来源于你对目标达成足够在意,对事业成功极度渴望。

永远都不要嘲笑努力,持续的努力本身就是一种能力,80% 的人都需要这种能力。


咨询